归乡38年,黄海之滨麋鹿生生不息-凯发国际

归乡38年,黄海之滨麋鹿生生不息

2024-06-15 21:47:07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广袤滩涂上,充斥着躁动的气息。雄鹿裹着黑泥,顶着硕大的鹿角,警惕地巡视四周,伺机而动,鹿王争霸一触即发。远处,刚出生没多久的仔鹿跟着雌鹿涉水而过,水花四溅。六月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命跃然跳动。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大型草食动物。江海大地上,麋鹿曾万千为群,肆意驰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山中麋鹿尽无声”“麋鹿衔花,舟横在古渡”,古代诗文中,鹿影蹁跹定格下曾经的繁盛景象。然而一系列变故后,麋鹿数量大幅下降。1900年,麋鹿种群漂泊海外,在中国本土绝迹。

江苏,自古以来就是麋鹿的故乡。1986年,39头麋鹿归乡,江苏悉心呵护,实施有效保护,让麋鹿重获“新生”。目前,江苏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麋鹿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麋鹿种群以及世界最丰富的麋鹿基因库,繁殖率、存活率、年递增率均居世界之首。到2023年底,已有7840头麋鹿扬蹄于黄海滩涂,其中野外麋鹿数量达3356头,全球百年来无完全野外麋鹿群的历史画上句号。

重归故里

1986年8月13日,一架红白相间的大型运输机“马丁纳尔”号缓缓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机上搭载了一批特殊“旅客”——来自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下属7家动物园的麋鹿。下飞机后,麋鹿又“坐上”卡车马不停蹄赶往江苏大丰,开始原栖息地“新生活”。

这是一次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共同努力下促成的“归乡之旅”。早在麋鹿回国前,有关专家就前往大丰调研,发现这里河海港汊蜿蜒交错,盐土沼泽星罗密布,拥有适合麋鹿生存的自然条件。“调研时还发现了獐,獐是麋鹿的伴生物种。有獐,就说明这里适合麋鹿栖息。”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刘彬说。随后,大丰林场南部拨划出了15000亩土地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这也是中国第一家麋鹿自然保护区。

为了迎接麋鹿到来,工作人员提前对林场周边进行改造,搭建了30亩围栏和数个棚舍。然而麋鹿到达保护区后,无论刮风下雨,都不肯踏进棚舍一步,这是因为麋鹿喜欢野外群居,不习惯在棚舍中生活。

住哪儿?吃什么?如何产崽?对于这些久别重逢的“朋友”,大丰麋鹿保护区的饲养员所知甚少,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很快,他们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如何解决麋鹿“水土不服”。

那时,正值夏天,高温炎热,多头麋鹿出现了腹胀拉肚子的情况。麋鹿吃的是国外带来的饲料,随行外国专家猜测可能是饲料不新鲜了,建议更换。饲养员翻遍国内资料,找不到半点参考,只能比照牛羊爱吃的草,判断麋鹿的“口味”。然而尝试并不见效,几头麋鹿甚至出现了虚脱的症状,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后来有人猜测可能是饮用水出现了问题。保护区派人用拖拉机到几里地外拉水,组织水泵从外围抽水,日夜不停地向围栏里的河沟灌水。据大丰麋鹿保护区资源管护处处长徐安宏回忆,从安装水泵到出水,每次都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所幸,在换水的第二周,腹泻成功止住了。

想要让麋鹿在大丰长久地生活下去,首先要让麋鹿生存下来,让血脉得以延续。麋鹿到达保护区的第二年春天,国外受孕的母鹿陆续产仔,但跨国的“舟车劳顿”让许多幼崽胎死腹中。为了守护麋鹿种群的“点点星火”,保护区九名工作人员成立小组,轮班看守,白天工作,晚上住在围栏里,随时观察,就这样轮班看守了14天。一天清晨,一头母鹿静静走出鹿群,走进草丛深处。两小时后,一头幼鹿蹒跚学步,跟在母鹿身后走了出来。这是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降生的第一头活下来的鹿仔。自此,麋鹿种群开始在大丰稳定增长。

向野而生

“保护野生动物的最终目的,是恢复野外种群,让动物在人不干预的情况下可以自我繁衍。”刘彬说。

1998年以前,全世界的麋鹿都生活在围栏内,过着圈养或半圈养的生活,没有一头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麋鹿。而彼时,大丰麋鹿保护区围栏内的麋鹿已达300多头,野外灭绝的风险相对较小,且栏内空间紧张。送麋鹿到野外去,成了一个大胆又迫在眉睫的选择。

1998年11月5日,工作人员打开了保护区最外围的大门,严格挑选出的八头麋鹿组成野放“先遣部队”冲出大门,消失在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里。在野放前,工作人员在一头母鹿身上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用于定位,以随时掌握麋鹿的行踪。那段时间,在旷野上,时常能看到一些人拿着望远镜,举着遥感接受仪,四处观察。在工作人员遥望下,独自闯荡的麋鹿顺利迈出了进入荒野的第一步,在寒冬中成功寻觅到了取暖场所和越冬饲料,并在第二年3月,产下了第一只小麋鹿。奔跑、觅食、产仔......野放麋鹿自由地生活着,此后大丰麋鹿保护区又开展了多次野放试验,野生麋鹿成群结队,重现黄海滩涂。

现在在大丰麋鹿保护区里,根据饲养方式和活动范围不同,将麋鹿分为野生、半野生、人工驯养三个种群,由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网格化调查。“我们将沿海滩涂划分为4个网格,每组3-4人,日常进行巡护观察工作,随时掌握麋鹿动态。”刘彬说。

麋鹿繁育也要讲究科学方法,从引种开始,科研调查就伴随麋鹿保护始终。

与野生麋鹿相比,人工驯养的麋鹿会表现出“肥胖”体质。长此以往抗病性和免疫力是否会退化,出现类似人体“三高”现象?这成了大丰麋鹿科研团队重点研究课题。2024年2月,《复合益生菌对人工豢养麋鹿的健康调控作用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研究员通过采集野生麋鹿和豢养麋鹿的新鲜粪便,系统进行肠道微生物组检测后发现,长期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下生活,两者肠道微生物群落已经出现显著差异。为此,科研团队针对性培养益生菌,将表现优异的2株制成产品对麋鹿进行补饲,有效减少了麋鹿肝脏损伤,降低脂质沉积。

下一步,大丰麋鹿保护区计划和高校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大资金投入,通过人工干预让麋鹿种群维持在健康水平,从而保护麋鹿种质资源。

和谐共生

在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麋鹿卧在浅滩中休憩。远处水面上,鸳鸯、野鸭等水鸟齐聚一堂,里下河的这片地区已成为鸟类和野生动物惬意栖息的“家园”。自1996年从大丰引进4头麋鹿后,泰州积极进行生态恢复,种植水生植物,组织实施水系连通等生态修复工程,为麋鹿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现在保护区已有160多头麋鹿,围栏内的麋鹿数量变大,草料短缺。我们正在围栏空地外种植苜蓿、黑麦草等麋鹿爱吃的牧草,在冬季还会补充精饲料以及具有江苏特色的水葫芦、水花生等植物。”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饲养员介绍。

近年来,随着大丰麋鹿种群密度不断加大,大丰麋鹿保护区开展迁地保护,向江苏省内、辽宁、吉林、上海、山东、湖南、福建、内蒙古等地陆续输送麋鹿,已输送超30批次。

4月22日,在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新修的隔离栅栏内内,工作人员突然发现一头小鹿在青绿的芦苇间散步,很是激动。这是2024年从江苏“移居”到天津的麋鹿所生下的第一只幼崽,为南北麋鹿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开了好头。

在大丰保护区,野外放养也不断持续中。麋鹿顺着海岸线不断迁徙,东台、射阳以及南通海安、如东、海门等沿海地区多次观测到麋鹿踪迹。2022年6月,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发现了近代以来“长江下游第一头游过长江的麋鹿”。2023年,南通沿海滩涂上出现了野生“南通籍”麋鹿二代。麋鹿专家丁玉华预测,未来随着野生麋鹿数量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可能会形成以大丰麋鹿为中心的沿海野生麋鹿生态廊道。

如何让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是野生动物引入后必须解决的问题。

5月,正值麋鹿产仔高峰期,在大丰区海堤路附近,一头新生小麋鹿受伤误入羊群。大丰麋鹿保护区工作人员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刻前往,进行了初步检查和处理。

目前,大丰已经建立起联防联控机制。接到举报后,会第一时间通知巡护人员,与地方公安、交通等部门前往现场。同时,大丰本地还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经过专业鉴定后,会对麋鹿损坏的农作物进行适当补偿。

从种群复壮、迁地保护,再到野化放归,江苏麋鹿保护完成了“三步走”战略,濒危野生动物摆脱了种群灭绝风险。与鹿同行,人与麋鹿的故事将在黄海潮声中生生不息。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徐春晖/文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编辑: 徐春晖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