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江苏扬州:小木偶担当运河文化交流大使者 上演环球“奇遇记”-凯发国际

凯发国际 > 专题 > 文章详情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江苏扬州:小木偶担当运河文化交流大使者 上演环球“奇遇记”

2024-07-01 20:41:54 来源:扬州网

俄罗斯学生学习操纵木偶。 受访者供图

将心爱的小木偶悉心打包装进行李箱,放上演出服、换洗衣物,6月8日,扬州市木偶研究所一行7人,像一支文艺“轻骑兵”,再次踏上对外文化交流之旅。半个月内,扬州木偶分别奔赴俄罗斯、日本、巴拿马、法国等国家,足迹横跨北半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杖头木偶,在运河的孕育与滋养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千百年来,其发展脉络与扬州城市历史同频——“兴于唐、行于宋、盛于明清”,并在与世界沟通、交融中,不断创新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扬州木偶,一如“文化使者”,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带着运河文化使命,上演环球“奇遇记”。

小木偶“出使”

在世界文化版图留下扬州印记

大运河是属于全世界的。全球有520多条运河,各有特色,中国大运河是创新精神的代表,开创性的第一锹动土扬州;巴拿马运河改变了国际航运格局,成为世界桥梁。运河又有着共同的特质——沟通。

巴拿马当地时间6月13日,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馆和扬州友好代表团联合举办了中巴建交7周年文艺演出——“运河流芳——扬州特色文化展演”。展演中,木偶“嫦娥”舒展水袖、旋转起舞,诠释着东方美。两根灵动的长绸,如同绵延的流水,在同为世界知名运河城市,同以运河为文化标识,同因运河服务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增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的城市间,系起文化纽带。

操纵“嫦娥”木偶的是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副所长、一级演员骆燕。近十年来,扬州木偶平均每年要出国交流展演三四次,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随团出访。但每次回来,骆燕都要去做一件事——贴标记。

在扬州市木偶研究所陈列室里挂着一张泛黄的世界地图,上面贴满了“红旗”,每一面“红旗”就是扬州木偶“足迹”所到之处,也是扬州文化沟通世界的见证。或新或旧的标记,代表着扬州木偶走出去的脚步从未停歇,已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输出文化力量。

更多时候,扬州木偶代表的不只是扬州。

6月9日至13日,经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推荐,扬州市木偶研究所作为中国木偶艺术代表,受邀参加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第三届“十字路口”国际木偶艺术节,展演节目安排别具匠心。木偶绝技《板桥作画》里“板桥”恣意潇洒,挥毫写就诗书画“三绝”;《祝您吉祥》里“藏族少女”的舞蹈,尽显民族风情;《女驸马》里帽插宫花的“状元”唱着黄梅戏,展示着中华传统戏曲文化……

登上世界舞台,扬州木偶所展示的远不止于“不是真人,胜似真人”般卓绝的技艺,一个个木偶本身就是一位位“文化使者”,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世界文化版图留下中国印记。

“相遇”在扬州

交融互鉴中拥有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沟通是运河一脉传承的功能,交融则是运河文化使命的沿革。

2015年的一天傍晚,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原所长戴荣华正在制作中心制作木偶,突然来了一位金发碧眼的“不速之客”。

他叫史蒂芬,美国纽约中国戏剧工作坊创始人,在美国从事木偶戏演出,当地叫影子戏。史蒂芬与妻子来到扬州游玩,车子经过维扬路时,偶然一瞥,“扬州木偶剧团”的招牌吸引了他们,于是便找上门来。

“这是注定的缘分,当我看到扬州的木偶制作时,无比兴奋。我从未见过数量如此众多、制作如此精良的木偶。在美国,我们所使用的木偶,还是一位老太太捐赠的,自己并没有制作木偶的能力。而在中国扬州,我们宛如走进了一个木偶世界。”史蒂芬说。

美国纽约中国戏剧工作坊主要是保存及介绍传统的中国表演艺术,以及融合中西文化,创作出跨文化的新戏。回到美国后,史蒂芬对扬州木偶念念不忘。两年后,他带着剧本前来,与市木偶研究所合作打造木偶剧《四季》,一半用美国的影子戏,一半用中国的杖头木偶。

“此次合作将美国新颖前卫的表演方式带到了扬州,比如,利用光影,以人的身体来塑造形象,或用投影仪和小道具演出。这种形式更注重让演员摆脱角色的限制,由自己构思、设计,使我们体验到了木偶表演的不同可能性。”戴荣华说。

受中宣部委派,五洲传播中心(隶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是以对外宣传品制作为主要特色的多媒体、综合性对外传播机构)《相遇在中国》节目摄制组专程来到扬州市木偶研究所,记录了这一段中美之间的木偶奇缘。

“木偶是不需要语言就能沟通的艺术。戴荣华和史蒂芬的故事,见证了中美木偶艺术的交流融合。”《相遇在中国》扬州摄制组导演郑露露说,从中可以看到,文化的交流是可以跨越国界的。

“与国外的交流,提升了扬州木偶的知名度。”戴荣华表示,更重要的是能吸收国外艺术元素,丰富扬州木偶的艺术表达、打开创作思路、了解外国人的审美习惯与喜好,以便开拓国际市场。

2017年,市木偶研究所与阿根廷圣马丁大学合作创排的木偶剧《森林王子》在阿根廷连演一周后,又亮相巴西、克罗地亚。

海纳、交融与互鉴,带给传统文化的将是更为广阔的世界。

融汇世界语言

创新让运河文化激荡“浪花”

一席舞台、一块挡板,一根命杆、两根手杆,以偶传情,方寸之间容天下事。木偶艺术,没有语言、空间限制,本身就是世界语言。

只有走过世界,才更有世界观。在环球文化交流中,扬州木偶也在思考,不断创新剧目题材、表演形式、舞台呈现与传播方式,在世界舞台激荡起运河文化新“浪花”。

2022年春节期间,受省文旅厅委托,市木偶研究所对木偶剧《白雪公主》进行了重新录制,并在哥伦比亚、墨西哥、哥斯达黎加等国家的国家电视台和国家大剧院滚动播放。这是扬州木偶一部长演不衰的经典,取材于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首创真人 木偶 动漫 场景的卡通偶形儿童剧形式。

“扬州杖头木偶剧《白雪公主》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融的大胆创新,是世界童话名著的中国化精彩演绎,把我和女儿都深深吸引住了。”看完木偶剧《白雪公主》展播后,时任哥伦比亚-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露娜兴奋不已。

“除了题材,我们还在木偶表演中融入国外音乐元素,借鉴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狮子王》里的木偶造型等。”扬州市木偶研究所所长胡展介绍。

“你好,展!俄罗斯托木斯克木偶剧院和儿童剧院‘童话小丑’艺术节将于2024年8月21日至24日举行,我们想邀请扬州木偶来表演。”6月17日,刚刚结束新西伯利亚文化交流之旅回到扬州,胡展便收到了俄罗斯托木斯克木偶剧院负责人阿尼西莫夫的邀约。在中俄建交75周年、“中俄文化年”开启之际,扬州木偶续写着运河文化的使命。

担负起这一文化使命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今年春节前,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民俗文化节活动,最受欢迎的当属压轴节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杖头木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王芸带来的木偶绝活《变脸》。

表演期间,舞台一侧架起几部手机,全程直播王芸与杖头木偶之间的一颦一笑一回眸。直播的“那头”则是她身在不同国家的学生们,大家虽不在现场,仍看得认真、学得仔细,时不时为老师点赞欢呼。

从业以来,王芸曾受邀带着木偶出访数十个国家。如今虽已退休,她仍以自己的方式,传承、传播木偶艺术。

“我教过30多名学生,其中一半是为出国演出而准备的。”王芸介绍,她的学生遍布欧美、日韩,杖头木偶频频登上国际舞台,大放异彩。面对零基础的学生,她创新了教学模式,首先提供的木偶为中型木偶,比专业演员使用的要小要轻,不会“太小撑不住”,也不会“太大拿不动”。另外,她会围绕一个舞蹈节目,从走路、手指、视线等最基本的动作教起,能够完整演绎即可“毕业”。

这一“速成法”,让杖头木偶这项非遗技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表演就掌声雷动。在王芸看来,留学生将杖头木偶带去不同的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扬州木偶也会走得更远。

记者 王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