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观赏院士旧居。韩明 钱宏斌摄
草木葱茏、花影婆娑,小桥流水、庭院深深。曲径通幽处是溱潼古镇著名景点——院士旧居。时值盛夏,高温酷暑,这里的游客仍络绎不绝。当地导游唐嫚告诉记者,自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院士旧居更是名声大噪,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品读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沉浸式体验科学家精神。
记者随游客走进院士旧居,这是一座标准的水乡庭院,门阶硕重、门楣宽厚,大门两侧立有一对石当,暗示当年古宅主人的身份地位。门厅内坡水内注,形似斗状,四檐交汇,水不外流。檐下回廊环抱,仰看知天,俯看如井,站在这里,才能真正领略到“天井”二字的含义。
据介绍,院士旧居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群(中国工程院院士)三院士的祖屋。三院士的高祖父李承霖原籍镇江丹徒,是清道光二十年的状元,为官清廉,著述颇多。咸丰初年,因兵乱避居溱潼,购置了这处当时已有百年的老屋。原宅有房屋80多间,占地2500多平方米,东西各八进,呈中轴线对称,现保存下来的只是其中西侧一部分。如今的院士旧居前后五进,照厅、穿堂、堂屋、后书房、火巷、密室等保存完好。院内繁花古树,灰塑、砖雕古朴典雅、寓意深远,是苏中里下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筑。
正厅上方高悬的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褒赠给院士曾祖父李贞发的“孝德永彰”匾额,李家是无锡荣家的商业凯发国际的合作伙伴,荣家的三新公司办事处设在此地,荣德生也曾在此下榻。1890年,李贞发亲笔手书80字家训,第一句便是“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家训至今仍被悬挂于厅堂上。100多年来,李氏家族几代人在溱潼水乡古镇树起了“诗礼传家,德才报国”的标杆。
走进古色古香又不失时尚的院士风采馆,综合运用声光影像,立体式全方位展示了院士兄弟的幼时经历、求学片段、生活雅趣,以及他们投身科研报效祖国的故事和所作贡献。
今年85岁的李德仁院士,是国际著名测绘遥感学家,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的开创者之一。近40年来,李德仁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他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今年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召开,李德仁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他颁奖。
李德毅是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咖”。他认为,人工智能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着世界,智能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决策以及创新能力。
李德群是材料成形专家,1968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县城当了10年技术员。1978年,33岁的李德群进入华中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41岁的李德群应邀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全身心投入注塑成形过程模拟技术研究。1987年,李德群拒绝留美工作邀请,回国参与筹建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率先开创数字化材料成形研究的新方向。2022年,李德群在武汉逝世,享年78岁。
2022年,溱潼院士旧居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近年来,溱潼镇和溱湖文旅集团不断完善场馆设施,搜集李氏家族的资料,设立溱潼家风家训馆,弘扬传统家庭美德、传承院士科学家精神。配套建设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因地制宜建成“小镇客厅”,突出展示三位院士生平事迹和荣誉成就,与相邻的古镇测绘主题园共同构成溱潼传承科学家精神的教育体系。
溱潼院士旧居现已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网红打卡点。溱湖文旅集团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活动,并以“解说词 实物展陈”方式,宣传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每年吸引10多万人来此参观学习。“好家风涵养好学风,院士兄弟谨遵教诲,都在留学海外之后,放弃国外发展机会,以身许国。”广东游客庄宇雄说,利用暑假机会,他特意带着读高中的儿子庄和润过来,希望儿子能以院士兄弟为榜样,勤学苦读、报效祖国,传承好科学家精神。庄和润则称,“这是父亲送给我的最好的暑假礼物!”
编辑:王魁 袁婷
校对:王晶
责编:姜景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