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兴:从“田里种粮”到“土里刨金”,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特色样板村-凯发国际

凯发国际 > 专题 > 文章详情

江苏泰兴:从“田里种粮”到“土里刨金”,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特色样板村

2024-09-19 11:51:29 来源:泰州新闻网

      眼下,正值粮食作物的生长关键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黄金期。在泰兴市广陵镇曹市村的艳红水稻种植合作社,站在田间抬眼望去,初秋时节的田野稻穗齐整、硕果累累,一阵风拂过,稻穗摇曳、稻浪滚滚,整个农场俨然一幅碧绿稻海铺展的壮阔画卷。此时,曹市村委会工作人员丁广东在田里操作无人机,为稻田做水稻中后期的防虫植保工作。“今年的天气不错,应该会是个丰收年吧!”丁广东看着眼前的稻田,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曹市村大力实施“兴村富民”行动,盘活村里的土地,以“规模化整合土地、村集体自主经营”的模式,在1500亩土地上,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也不断壮大着村集体经济实力。

      土里刨金,打下村级发展“基本盘”

      曹市村位于泰兴市广陵镇的西北角,偏僻的地理位置导致这里没有任何工业基础,村集体经济薄弱,多年前,为了策应政府建设广靖高速、宁通高速、宁靖盐高速等交通工程的决策,曹市村经历了几番动迁后,村庄规划重新洗牌,村里的土地构成有交通工程周边的零散土地、民居拆除后复垦的土地,总之是零零散散、毫无规则。

      曹市村党总支书记周金兰介绍,由于土地零散,不方便大型机械进入田里种植和收割,加上很多村民外出务工,当时曹市村一度陷入了土地抛荒现象,一些边角土地的产出几乎为零。抱着“良田不能荒废”的心态,周金兰说:“我们商量后,决定采取村集体自营土地的方式,向土地要产出。”在曹市村两委成员的努力下,曹市村村集体出面自主经营土地,以家庭农场的方式,将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推动“小田变大田”,向土地要效益、向规模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开始了以“规模化整合土地、村集体自主经营”模式经营土地。

      村集体自主经营土地的第一关就是流转村民的土地。为了保证公平公正,曹市村先通过土地面积测量核对,对村民各自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村集体按850元一亩田向村民结算租金,让土地流转得明明白白。最终,经过流转村民土地、复垦一部分荒地、堆填一部分废旧沟渠,以及整理一些边角土地,村里流转了1530亩的土地,经过整理后,实现小田变大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我们对流转的土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随着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综合实施,我村的1530亩农田上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生产格局,土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也迈开了我村自主经营土地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步伐。”周金兰说。

      自力更生,干出产业兴旺“艳阳天”

      流转了土地,建起了家庭农场,曹市村村集体自营土地让村民们吃了定心丸,也让村集体经济增收不再是梦。但几年下来,曹市村两委发现,现代化机械种植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搞机械化种植,首先就是要有大量的资金购买机械,这么一大笔钱从哪儿来呢?周金兰利用帮扶的机会,全力上争资金添置机械设备,最终他们购置起了烘干机、运输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育秧机、无人机等大型农业机械,还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有了农业机械,如何操作和维修机械,也是一个难题。如果从外面请操作能手的话,那会产生一笔不小的开支,此时,打造一支属于村集体自己的“人才宝库”显得十分重要。

      周金兰介绍:“将小麦播种、中稻栽插、田间施肥、病虫害防治、用工管理等方面对8名村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同时让村干部收入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净利润直接挂钩,对村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严格考核,所有村干部在稻麦生产管理期间和收割期间与农民工同劳动、同报酬、同任务、同考核,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增收格局。”村干部丁广东是一名服役11年的退役军人,脱下军装来到村里工作,他秉承退役不褪色的精神,在村里各项工作中都发扬部队里的艰苦朴素干在前的作风,无论是村务管理还是田间地头劳动,以及学习各种先进知识,他都是冲在一线,并且鼓励身边的其他村干部勇往直前,不断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现在,丁广东成为村里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凝聚起了全体村委会成员的强大合力。

      2019年底,曹市村注册了“艳红”家庭农场,打响曹市村的粮食生产品牌,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实施家庭农场以来,曹市村土地亩增效益达350元,村集体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23年,曹市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

      特色发展,绘就现代农业“新蓝图”

      经过几年的摸索,曹市村构建起了完整的村集体自主经营土地管理机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跨入了全市的前列,村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曹市村的各项综合考核工作也都名列前茅。为进一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鼓起乡亲们的腰包,在做强农业基础,扩大经营规模的基础上,曹市村开始朝着高效农业方向迈进,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

      2018年,曹市村辟出60亩土地作为试验基地栽植梨树苗木。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增设排水管道、改善种植间距、防治病虫害等方法科学管理梨园后,“苏翠1号”香梨上市,亩均产量1000公斤,香梨以其肉质细脆、口味香甜的品质赢得用户青睐,短短几周时间,被各家超市订购一空,实现经营收入60万元,村集体获取净收益42万元,周边前来务工的村民年收入可达1万元。

      为保证梨子品质和口感,曹市村聚焦鲜活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通过对盘活闲置农房、废弃冷库进行改建,改造库内基础设施,更换节能制冷设施,优化资源利用,成功建成297.5立方米的现代化冷库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周边多家香梨种植户临时存放、预冷问题,延长了果蔬15—30天的保鲜时间,供给质量和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农产品增值打下基础。

      从一个负债100多万元的落后村,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0万元,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曹市村以“土里刨金”的思路,踏上了强村富民的快车道,曹市村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关于未来的发展,周金兰表示,曹市村将持续走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路线,借鉴学习“文旅 乡村”的模式推动发展,因地制宜挖掘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价值,推进种植业与旅游、科普、研学等功能的整合,打造沉浸式农旅融合新体验,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为更多村民创造稳定就业岗位,拓宽老百姓的增收渠道,铺就一条乡村振兴“甜蜜路”。


编辑:姜景旸  王晶

(泰兴市融媒体中心供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