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寸土”生“寸金”,江苏唤醒产业园里“沉睡的土地”-凯发国际

凯发国际 > 专题 > 文章详情

让“寸土”生“寸金”,江苏唤醒产业园里“沉睡的土地”

2024-11-02 18:36:53 来源:新华报业网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江苏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2023年全省土地开发强度已达22.5%,为全国省(区)中最高。在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存量文章”,促进土地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近日,记者采访发现,江苏各地以产业园为抓手,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加快用地方式转变,唤醒产业园里“沉睡的土地”。

精准“找地”、精细“管地”,下好规划统领“先手棋”

江苏产业园起步早、数量多、发展快,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产业园土地利用率不高、各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然存在,一边是新上项目急着用地,一边是低效土地“晒着太阳”。

早在2021年12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意见》,要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空间,促进开发区用地转型升级。2022年7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部署开展产业园用地整治提升试点工作,先后批复常州经开区、无锡新吴区、扬州经开区等13个区域开展先行试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再次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作出了部署安排。目前,各地已编制实施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锚定“目标书”,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安排。

想要用好产业园土地资源,首先要解决去哪找地、如何选地的问题。在无锡市“锡地云”存量资源智慧应用平台上,各类存量资源数据一目了然,结合无锡产业项目准入要求还可以智能选地,引导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土地。

全省层面,今年4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研发“苏地慧用”智慧管理平台,打造涵盖建设用地供应、开发、监管、评价、盘活等全过程的一本底账,实现全链条、全业务多跨协同,以数字赋能推动用地提质增效。

精准“找地”外,更要精细“管地”。各地定规划、定政策、定标准,高标准统筹谋划。

淮安构建起市县联动体系,制定以“亩均税收”为核心指标的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扬州提高产业入园标准,实施全程管控,实现以效益定项目、以投入供土地、以产出给政策;无锡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下,将调查评价成果应用到产业用地规划布局研究中,“以需定供”满足新质生产力需求。

腾退盘活、“上天入地”,旧土地焕发新生机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的新虹产业园,现代化厂房矗立眼前。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灰蒙蒙的闲置厂房。重建公司收购土地后,通过“改造 新建”模式,实现了产业园的华丽转身,容积率从原有的0.48提升至1.5,亩均税收也从不足15万元/亩提升至100万元/亩。美新迪斯、鼎科、中韩泛半导体产业加速中心等一批医疗器械和精密制造行业头部企业纷纷入驻,年产值超10亿元。

腾空间、改低效,旧土地上飞来产业“金凤凰”。在江苏,越来越多的产业园采取政府收储、协议置换、回购改造等方式,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市场流转等模式,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容积率实现倍增,产出效益显著提升,从“项目等地”变为“地等项目”。

如果说产业园连片整治是一种“横向”的资源集聚,近年来,“上天”又“入地”的“工业上楼”就是在“纵向”上寻求破解土地限制的探索。

在无锡新吴区的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里,“立体效应”显著。向“上”要空间,基地建设了6栋4层以上生产厂房,能够实现重型动力装备上楼;向“下”挖空间,12.6万平方米包括生产区、实验室及变电所等配套设备,一栋楼里可以实现生产全过程。

一栋栋高耸挺拔的“垂直工厂”拔地而起,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真正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空间扩容”也推动产业发展能级向上跃升。华虹作为集成电路链主企业,带动紫光青藤微、紫光安芯、新洁能等ic设计、测试上下游企业落户新吴区,发挥“头雁效应”,实现产业“串珠”成链。

共建共享、优化服务,提升园区“发展能级”

产业园用地规划不仅局限于产业载体,更应从单宗盘活向片区综合开发转变。江苏各地主动适应发展需求,完善功能设施配套,促进共建共享,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在无锡东裕智能制造产业园、常州经济开发区等地,都能看到新型产业园区的相貌。单一工业园区通过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建设起集研发、中试、生产等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社区,满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高品质、高效率产业空间的需求。

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丁永巍介绍,当前园区形成了产业平台共享、能源配置共享、教育设施共享、公共服务共享等四种共享模式。“以教育设施为例,园区教育区集聚了南中医、泰职院等多所高校,建成共享体育场、图书馆等公用设施,节约土地1450亩。”

此外,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工作政策性强、复杂程度高,需要建立全链条管理服务。扬州采用“专班 专员 专干”服务机制,集中释放“多测合一”“交地即发证”等一揽子政策红利,用地审批平均时限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6个工作日,200多个列省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苏州工业园区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优化验收流程,对亩均税收超过一定要求的产业园给予正向激励。

“面对资源紧缺、环境约束和生态管控等多重压力,必须利用有限的要素资源保障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发展。”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国梁表示,未来将立足存量盘活、内涵挖潜,综合施策、以更优质的空间资源、更精准的配置方式、更高效的利用效率,统筹协同推进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工作。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徐春晖

编辑: 徐春晖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