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2024年江苏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评估结果,泰州市共有43家企业入选。其中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7家,同比增长133%,高于全省增幅95个百分点;瞪羚企业35家,同比增长150%,高于全省增幅84.03个百分点。
科创企业群这座“森林”的大小,关乎城市的创新活跃度。对这一群体进行“画像分析”,可以看到企业迅猛发展之姿。目光投向更深处可以发现,泰州正以梯度培育的方式,优化各类科创企业拔节生长的“丰沛土壤”,构筑高成长企业攀升路径。
“选种”
锚定“含金量”“含新量”,全链条孵化
“潜在独角兽”“瞪羚”不断涌现,“科创森林”展露新气象,这一切要从泰州市布局“选种”说起。
近年来,泰州市协同推进科技招商与产业招商。2023年,实施科技招商攻坚“一号工程”,出台《泰州市全面推进科技招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科技招商组织架构、规划布局、目标安排、政策拟定和绩效考核。目前,全市上下“一盘棋”推动科技招商的格局已经形成。“一名背包客可能突破一项卡脖子技术,一间实验室可能打通一条产业链,一个人才团队可能成就一个产业集群。”市科技局创新发展处处长马阳阳表示,不仅仅看项目“吨位”,科技招商更看重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
“如果不是在泰州,我们恐怕不能成长得这么快。”红云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黄鑫说,作为首家获得泰州市天使投资基金青睐的种子企业,红云生物今年初把总部迁到泰州,当年被认定省潜在独角兽企业。
红云生物专注于研发针对肿瘤耐药靶点的创新药,首个管线项目已成功获批临床。“800万元的泰州天使投资,让我们下定决心在这里起步。创业初期,很多困难我们还没提出,相关部门就已经预先替我们设想好凯发国际的解决方案。”黄鑫不无感激地说。
除了市级层面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各地也在不断探索基金招商新路径。海陵设立规模2亿元的“重大项目拨投结合资金池”以及1亿元的海陵科创基金,发挥投贷联动机制,以“股权 债权”的模式对中小科创企业进行投资。泰兴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双创引导基金,推行“基金 项目导入 培大育强”创新发展模式,并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科研团队承担早期研发创新风险,由此吸引了江苏集萃聚合新材料、维吉特新材料两个重大创新项目落户。
泰州市还依托省市产研院渠道嫁接科创资源,同时利用离岸创新中心引育科创项目。不久前,泰州(无锡)离岸创新中心孵化的首个产业化项目——全谷物浓浆项目产线第一次走料试产。“孵化端有权威教授成玉梁帮助开发产品,中心有运营团队等商业服务团队加持,兴化经济开发区还提供厂房和一系列扶持。”项目负责人宋明淦介绍,得益于全链条离岸孵化模式,短短2个月时间项目就顺利投产。
今年1至9月,泰州市科创项目招引数达704项,同比增长35.38%,其中重点科创项目76项;“1 4”产业领域项目584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8%。眼下,不少硬科技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育苗”
精准施策,培植创新型企业“雁阵”
如何让“小树苗”快速生长成“大树林”?
泰州市注重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统筹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育苗工程”、高新技术企业“新锐行动”、创新型领军企业“先锋计划”,全面释放创新发展强动能新优势,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向上攀爬、流动的空间。“一系列培育工程主要是优化奖补政策,区别不同成长阶段创新型企业的不同需求,在创新平台、创新成果等方面分层分类提供支持,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处长万方说。
高压共轨系统是发动机的“心脏”,其性能决定发动机燃油、排放以及噪声等关键参数,是汽车领域的顶尖技术产品,也曾是“卡脖子”技术之一。“在政府一系列政策加持下,我们不断加大创新投入,与国内顶尖发动机厂家联手合作,开发出的高压共轨系统可满足从轻型到重型系列产品应用,打破了国际垄断。”钧风电控科技泰州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建兴说。
作为新晋潜在独角兽企业,钧风电控科技多年专注于创新,建成了完整产品研发体系,申请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37件,2023年市场占有率突破10%。预计到今年底,销售将突破10亿元大关。
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实力,能够持续进行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让“瞪羚”“准独角兽”们具备颠覆传统行业或开拓新产业的潜能。观察这一群体,不仅能看到企业个体生长的迅猛、产业集群的筋骨,在当下,更指向一座城市新质生产力的“涌动”。
“泰州市入选的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主要集中于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这些领域创新型企业高度集聚,体现出泰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重要探索,不仅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还通过新技术应用孵育新赛道。”市科技局局长包亚表示。
为加快培植创新型企业,泰州市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由支持科创头部企业转向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近两年立项40项,支持资金6000万元。市级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重点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项目研发,近两年立项支持111项,支持4310个创新积分。此外,进一步加大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2023年全市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收优惠25.51亿元,高企减免所得税22.81亿元。
用心培土,静待花开。目前,泰州市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758家、高新技术企业1896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5家,基本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上市企业的创新型企业“雁阵”。
“培壮”
补短板、强支撑、优服务,打造“科创森林”
纵观江苏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名单,不难发现,泰州市发展势头强劲,但独角兽企业数量只有1家,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具有创新性、高潜力性、高成长性等核心特征,独角兽企业数量稀少与其认定的硬标准有关。“一直以来,泰州重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由于城市能级不够高,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够,产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独角兽企业的诞生。”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经济所所长朱菊萍表示,在科创资源富集地广泛建立离岸创新中心,可以弥补科创资源不足的短板,泰州应继续大力推进这一发展模式。
离岸创新对科创要素的集聚作用明显。今年,科学进步奖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项目首次以科创项目形式落地泰州。下一步,泰州市将把离岸创新中心入驻人才项目纳入高质量考核体系,全力推动优质科创人才集聚。
培育独角兽企业,金融支撑不可或缺。高科技项目通常需要大量投资,因此融资是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多家银行如南京银行、交通银行等,正计划扩大与证券、保险、创投、担保机构以及相关园区的合作,构建科技金融“朋友圈”“生态圈”,强化对科创企业的资源导入和全面服务,为其提供信贷、投资、支付、风控、咨询等多方面金融服务。
马阳阳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政策资助 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体系。
培育“独角兽”绝非朝夕之功,还需从科技服务、载体提升等各方面发力。“围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泰州市将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包亚说,“科创森林”的枝繁叶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应该体现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创新上。为此,泰州市将优化科创平台布局建设,推进“健康科学泰州实验室”组建,构建高能级实验室矩阵,加强北大医学部泰州创新中心、南医大泰州医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产出更多基础性战略性成果。同时推进孵化器市场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依托重点园区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构建“概念验证 孵化器 加速器 特色产业园”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体系,帮助企业尽快实现“样品变产品、产品成商品”,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编辑:姜景旸 王晶